今天,当宠物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时,它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,后是以什么形式、怎样的方式归于尘土,这个问题便变得无法忽视。于是,宠物送行者便顺势而生。他们帮助宠物进行后的整理,以人性化的方式将它们送入熊熊火焰,竭尽所能缓解主人的悲伤,为了人与宠物的感情,也为了随宠物死亡而出现的环境问题。
小生命寄托的大情感
宠物送行者洪先生现在还记得那个日本女孩儿。这个日本女孩在几年前来到中国后,举目无亲,人在异乡的悲凉成了她生活的主题。当寂寞和无助侵袭着她的生活时,一条流浪狗进入了她的世界。收养了流浪狗后,人狗相依为命,这条当初十分不起眼的流浪狗,成为日本女孩儿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。时间总是迫不及待地奔腾而去,这条狗一天天变老,生命的光亮逐渐由明转暗。即使女孩儿有多么不舍得它,终于有一天,这个日本女孩儿不得不看着它慢慢离开。当洪先生来到女孩儿家中时,躺在床上的狗的遗体已经放置两天了,女孩儿一边哭着,一边一遍遍擦拭着狗因为脱肛而外漏的排泄物。“我当时也只能安慰她不要过于伤心,那个场景,真的已经让人揪心到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才好。”洪先生回忆道。
像这样无助而又心痛的回忆不单单是洪先生一个人曾经有过的体验,在一次次为宠物送行的过程中,弥漫开来的悲伤和难过往往是宠物送行者难挨的部分。
那时,窗外阴雨连绵,阴暗的天色让客厅里沉重的气氛更加浓烈,小宋慢慢地走过户主和他的妻子,来到沙发的转角处,那里静静地躺着一条杂色的中型犬。狗在离开的时候,出现的生理性脱肛和舌头外露,让它的死亡显得有些狼狈,更是让人不忍目睹。这不是小宋第一次为宠物送行,但是,每每看到这种场景,小宋都会不由得心头一紧,作为宠物送行者,这种心疼常常让小宋怀疑自己是不是还不够专业。
宠物送行,简单而又庄重,往往满载着主人的泪水。此时,宠物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动物而已,对于主人、对于送行者,这个生命曾经如人的生命一样绚烂。“我们一般都叫宠物为‘宝贝’,因为它们对主人来说就像宝贝一样,它们的生命也是值得我们尊重的。”小宋解释说。
宠物,一个充满温情而又略有把玩意味的词,直到今天,社会对于宠物的定位还有着很大的争议。但是,不得不说,宠物给主人带来的欢乐和温暖是不可忽视的。也许对于有的人来说,宠物只是动物而已,但是,对于宠物主人和宠物送行者来说,对宠物生命的尊重和留恋,是在送别宠物时心中为神圣的情感。送别宠物,是一个过程,也是一种感情的寄托,宠物送行者的专业性,不仅仅是送别宠物的规范化,更是心中那份对生命的热爱。
那一炉熊熊的火焰
上海城郊,日本女孩儿终还是看着自己的宝贝被缓缓推入火炉,虽然她已然泣不成声,犹如剜却了心头肉,可是火化是当下好的选择。“因为不能再放下去了,始终要放它走。”洪先生说。
同样,阴雨连绵的日子里,在经过允许后,小宋慢慢地将已经冰冷的宠物放到了纸箱里。随后,载着夫妇两人驱车前往位于上海郊区的火化处。火化炉的熊熊火焰让这个“宝贝”的死亡有了一丝悲壮,天空依然阴霾,但是它的离开却少了一份寂寥。随着“宝贝”慢慢被推入火焰,女主人的抽泣声越来越明显,也许人的感情就是这样,面对生命,离开终究是悲伤和不舍的,尤其这个生命曾经陪你度过日日夜夜,曾经充满着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。
随着缕缕青烟缥缈,宠物的生命在天空的烟尘中进行着绝唱,也许,这是那些生命离开这个世界时,所能选择的好的方式。
宠物送行者熊先生表示,大多数的主人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处理宠物遗体的方式,所以找到送行者,以火化的方式送走宠物。“火化是基本的需求,其他的仪式往往需求比较少。土壤直接掩埋动物尸体,尸体的细菌对土壤的污染会持续三到五年,火化是可供选择的佳方法。”熊先生介绍道。
于是,火化炉便成为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。针对宠物,定制专门的小型火化炉是许多宠物殡葬公司的选择,但是,这却不是好的选择。“一些进口的焚烧炉对燃烧废气的处理非常环保,终产物是以水蒸气的形式排放的,但是价格昂贵,需要几十万的成本。”熊先生介绍道。但是,因为各种原因,目前,国内能够达到此种作业水平的,屈指可数。没有相关政策支持宠物殡葬业,无法可依、无法可循,于是对于成本的投入便会十分谨慎,很少有人敢于冒险引进高端设备,宠物殡葬业主往往担心,突然有一天这项业务的存在变得岌岌可危,谁都不敢承担血本无归的结果。
“净化环境其实是我们主要的宗旨,”熊先生说,“我们想做到好,可是往往力不从心。”送行,不仅仅仪式,更是要以环保的方式告别宠物,负责任地让它们离开。
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
为宠物送行,除了火化,还需要准备很多环节,定制宠物专用的小型骨灰盒,陶制、木制等一应俱全;应主人要求为宠物举行小小的遗体告别仪式;甚至准备有骨灰存放处,“每当有新的骨灰进行存放,我们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内播放‘大悲咒’之类的音乐。”宠物送行者熊先生介绍说,“可能有些人不能理解,但是我们想,如果宠物也有灵魂,希望它们也能够安息。”
有些主人会选择将宠物骨灰放在宠物墓地中。大概半个立方左右的洞穴,用混凝土铺底封壁,或在树下,或在山坡上,当主人将小小的骨灰盒放入其中,掩上泥土时,好似生命重又归于自然。后,在小巧的墓碑上刻上宠物的名字,镶上“宝贝”的照片,偶尔循迹探望,对于主人来说,这些可能是对宠物所能做的后的事情。
做好这些,是为了已经离开的宠物,更是为了仍无法从悲伤情绪中自拔的主人。
曾经有一对居住在武汉的香港夫妇,陪伴他们十六年的宠物狗因为年老体弱,终安然离世。可是,武汉却没有宠物殡葬公司,这让夫妇俩很是着急。“后来他们知道上海有相关服务,后联系到了我。”熊先生说。夫妇俩专程从武汉赶来上海,目送着“宝贝”在火焰中化为灰烬,终于安息。夫妇两人带着了却了的心愿,抱着装有爱犬骨灰的骨灰盒,后登上返回武汉的飞机。虽然此行成本不菲,但是能够让宠物狗安息,夫妇俩也算终于了结了一直以来的心病。
宠物送葬,命题不小
熊先生以前做过宠物俱乐部,经常组织一些主人和宠物的出游活动。在和主人们交流的过程中,熊先生发现,怎样处理宠物遗体是很多主人关心的问题。主人们希望自己的宠物即使在离开时,也能安详,能够得到安息。于是,熊先生便开始筹备宠物殡葬的工作,自然随后也就成为了一名宠物送行者。当从事了这个行业之后,熊先生逐渐体验到了其中的不易,有时甚至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。“现在,国内相关的政策还很缺乏,我们想到工商部门注册,甚至都没有这个行业。我们想做得规范一些,可是却没有标准可以参照。”说到这里,熊先生语气里满是无奈,“如果我们有法律保障,我起码就敢引进进口的火化炉,就可以做得更好。”
宠物送行者洪先生以前家里养着一条京巴,京巴的离开,理所当然地引发了怎样处理宠物遗体的问题。这件事情成了导火索,终让洪先生成了一名宠物送行者。“主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宠物能够一路走好,我自己的经历让我更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。”随着送别的宠物越来越多,洪先生愈发觉得宠物殡葬行业发展需要的迫在眉睫。
“我曾经在垃圾箱里看到一个宠物的尸体。”小宋说道。主人用红布包裹着宠物的遗体,看得出其实主人并不想随随便便把宠物遗体丢掉的。“可是,那时候,好像很少有宠物殡葬服务,做主人的应该也很无奈吧。”那具小小的遗体,就那样躺在纷乱的垃圾中,令人怜悯,让人感伤。生命的离开也许不应该如此不堪,毕竟,它们曾经是这个世界某个温暖房间欢乐的源泉、幸福的一部分。其实,我们应该做的有很多。“到今天,中国的宠物殡葬业可以说甚至还没迈出第一步,起码没有相关立法。我们需要做的,还有太多太多。”小宋说道。